一位任職于某重卡企業(yè)的朋友曾很誠摯地問記者:“如果我們想進入專用車行業(yè),你覺得該做哪些車型比較好?”說實話,當時記者一時語塞,不知作何回答。因為這無疑是個非常龐大的問題,它不但涉及到整個專用車行業(yè)的現(xiàn)狀與發(fā)展,還和企業(yè)本身的現(xiàn)狀有關,一兩句話完全解釋不清楚。但是為了不讓朋友失望,記者還是努力地找了很多的資料,和那位朋友一起研究,看看能不能找出什么切實的解決方案來。而在此過程中才發(fā)現(xiàn),這個問題的復雜性,遠遠超過了記者初的想象。這幾年重卡市場發(fā)展迅猛,金融危機反而成了發(fā)展的契機。得益于重卡市場的突飛猛進,專用車市場的增速更是喜人,因為:每一輛自卸車,都需要一個自卸大箱;每一輛牽引車,至少需要一輛掛車;其他的卡車底盤,被改裝成廂式貨車、水泥攪拌車、散裝水泥車、垃圾清運車等車輛。也就是說,絕大多數的重卡、中卡后都變成了一輛專用車。因此,毫不夸張地講,重卡市場有多大,專用車市場便有多大。這個邏輯便成了近年來卡車行業(yè)的人士高度關注專用車發(fā)展的內在原因。大家認為:專用車市場作為卡車產業(yè)鏈的下游,是一塊巨大的蛋糕。但顯而易見的“蛋糕”很多人卻連殘渣都吃不上。比如專用車中的自卸車和掛車,早就被分食干凈。在前幾年重卡市場向好之時,國內的主流重卡企業(yè)早就開始了一場“大委改”和“小委改”的爭奪戰(zhàn),在這次爭奪戰(zhàn)中獲得更多勝利的企業(yè),這幾年的自卸車銷量讓人眼紅,后大家終于明白,原來這是一場市場爭奪戰(zhàn)。
對于掛車,中集集團的產品物美價廉,“童叟無欺”,而且分店遍天下,所以這個問題也基本不用考慮。如果再想想山東梁山上還有一百多個真真假假的制造掛車的“好漢”,相信已經沒有人愿意在進入掛車制造行業(yè)了,除非你一毛錢也不想賺。這兩個專用車市場的大頭一去掉,大家駭然發(fā)現(xiàn),專用車的蛋糕,其實已經變小了很多,但是仍然很誘人。于是人們又把目光投向了市場容量較大的水泥攪拌車。這些年來,基礎設施建設方興未艾,水泥攪拌車的迅猛增長著實讓人眼紅。但在前幾年,因為這種車型對車輛的總體性能要求比較高,因此基本上都是進口車的天下,不管歐系日系,就是沒有本土卡車什么事兒。但現(xiàn)在時過境遷,國內卡車企業(yè)經過數次產品升級之后,終于既物美價廉又能皮實耐用,獲得了用戶認可。但是,一旦本土企業(yè)打入這個市場,競爭立即變得白熱化,利潤率直線下降。然后能夠排上號的就是城市環(huán)衛(wèi)車輛。城市環(huán)衛(wèi)車輛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市場,但是城市環(huán)衛(wèi)車的底盤,都是一些中低噸位底盤,超出了大多數重卡企業(yè)的“制造范圍”。不過,東風商用車倒是充分發(fā)揮了他們在制造中卡上的優(yōu)勢,推出的東風天錦直接殺向中型車改裝市場,而環(huán)衛(wèi)車成了他們重點“攻擊目標”,他們的殺手锏便是在車架上預留盡量多的改裝孔,盡量方便用戶不同的改裝需求。這一招效果如何?別的地方不知道,至少京城的環(huán)衛(wèi)車輛,大部分成了東風天錦牌。這些專用車的“大頭”都列舉了一遍之后,不得不讓這幾年才加入重卡行業(yè)的“新手”們冷汗直流,本來想:傳統(tǒng)車型競爭起來頭破血流,我們就另辟蹊徑,劍走偏鋒,搞搞專用車總該不錯吧?如此看來,那到底還沒有搞頭?答案是肯定的,“有”,但是道路卻是曲折的。引用權威人士的話說:“國外專用車品種已達6000多種,而我國還不到2000種,而且產品結構的不合理與日益增長的多樣化、個性化的用戶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。”也就是說,我們還有太多的寶藏沒有去挖掘,這又是為什么呢?這時候,記者又想起了一年多前的一個采訪,某石油勘探公司購買了一輛進口曼卡車,價格約100萬元,但是后面的上裝,就是測井設備,卻要在德國購買,花去公司好幾百萬元不說,發(fā)貨時間還得等上好幾個月,沒有辦法,誰叫咱中國公司做不了呢?!皣鴥葴y井裝備由于多年依賴進口,國外發(fā)展什么,我們就引進什么。只有引進,卻沒有真正實現(xiàn)吸收和創(chuàng)新,總是處于跟跑狀態(tài),無法實現(xiàn)超越。其實我很希望國內的上裝廠能夠做得出來”,這位采購經理無奈地表示。
因此,我們知道其他4000種專用車品種都是什么吧?這其中大部分包括了國內企業(yè)無法制造的專用車。
對于上述問題,一位專家是這樣解讀的:“由于專用車的生產批量大多較小,開發(fā)新產品投入都比較大,而我國企業(yè)在技術上投入不足,資金缺乏,所以大多是仿造國外車型,個別車型則引進國外產品的關鍵技術、關鍵部件。自主開發(fā)能力的缺失,導致高技術產品及零部件仍需進口?!碑斎?,也有一些專用車企業(yè),想在技術上做一些投入,想在專用車市場上大有作為,但是卻有不得已的苦衷?!皩S密嚨哪夸浌芾聿缓侠怼S械膶S密嚲蜕a1輛,如果還要做實驗、上目錄,無疑就趕不上用戶的需要。德國、日本、英國等目前也完全是根據市場和用戶的需要進行生產,用戶要一兩輛,企業(yè)就生產一兩輛?!泵^直指管理層。管理不到位,大多數企業(yè)只能在紅海里面“血拼”。但是這位重卡企業(yè)的朋友搖搖頭,因為對他們公司的實力心知肚明,紅海的渾水千萬不能去趟,那種高科技、產量少、上公告難的產品,公司恐怕沒有那個實力、沒有那個魄力去做,畢竟生存***。不過運氣不錯,畢竟能夠上目錄的品種有2000多種呢,總能在里面找到一兩顆可以閃閃發(fā)光的金子吧?經過一番梳理,結合當前國家頒布的一些政策,還真讓他找到好幾個既易于上公告、又比較有市場前景還符合公司制造水平的產品。這幾顆金子能否真的放光呢,現(xiàn)在猶未可知。但是記者知道了一點,想在專用車市場淘金,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